發表日期:2014-07-07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4208次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大時代,農業信息化的建設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農業信息化的起步普遍較早,而且發展快,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農業信息技術體系。其技術特征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一是農作物、水產、畜牧、農產品加工、農業工程、農業生態環境、市場分析等方面的專家知識系統;二是用于決策支持的數據庫、模型庫以及相關的智能查詢系統和分析系統;三是以精確農業(主要是3S技術)為代表的信息農業得到空前發展,衛星數據傳輸系統已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經營;四是互聯網發展迅速,信息高速公路已經迅速伸向農村農莊。中國農業科學院計算中心建立30年來,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主要體現在農業數據庫系統、農業管理系統、專家系統、農業信息網絡技術、3S技術等方面。
任何產業都必須有科技支撐。農業信息化主要是公益服務事業,同時其本身又是戰略新興產業。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科技支撐力不強,缺少自有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技術。我們不少技術和設備都是引進來的,并沒有很好地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至今仍未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適合于農業上應用的3S技術服務體系,精準農業的關鍵技術仍依賴從國外引進,不但受制于人,而且成本高,針對性也較差。農業傳感器技術動態信息感知技術有待提高。先進農業傳感器技術是
智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對于農業生命-環境信息傳感設備大量缺乏,嚴重制約智慧農業發展。我國現階段主要檢測技術,大部分是基于檢測對象的靜態屬性進行的研究,不能用于實時、動態、連續的信息感知傳感與監測。缺少植物病、蟲、草害脅迫的動態遠程可視化診斷、實時預警預報技術。對實用化的植物三維形態虛擬模擬技術,尤其可用于植物生理生態信息預測、長勢預測、形態發育、產量預測的虛擬植物技術研究也剛剛起步。環境傳感器較成熟的技術主要集中在溫、光、土壤墑情、pH值等指標測量,缺少農田生態環境,植物生長信息的實時監測的傳感器。對土壤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有害污染物的動態實時感知監測技術、關鍵環境因子和植物-土壤-環境互作動力學模型研究還不多,缺乏對上述單組份檢測對象高靈敏性、高選擇性、多點同步檢測或多組分高通量檢測的方法。
對于信息技術,無論是引進消化吸收,還是自主研究開發,都必須明確針對性,強調實用性。從目前我國實際情況來說,原始創新是必須的,要逐步改變依靠引進他人技術的局面。而關鍵技術的集成創新是解決信息技術支撐不足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現在都在講大力發展精準農業、智能農業、
智慧農業,但是缺少自有技術支撐是很危險的。解決技術問題要有目標、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首先應積極解決農業物聯網信息感應等有關技術問題,信息技術應用也不能局限在試點上,應該是點上出經驗,面上見效果,真正做到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