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納溪區“數字鄉村”釋放新動能
發表日期:2020-12-21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911次
今年,瀘州市納溪區緊緊抓住中央、省、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機遇,依托互聯網技術,提前謀劃數字鄉村和數字經濟產業,圍繞“一核五區”,從技術研發、智能制造、數字融合、數字服務、數據安全和綜合服務方面,著力將云溪數字經濟產業園打造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西部信息安全產業基地、工信部創新創業示范基地、西部國際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創建過程中,納溪區以大渡口鎮平橋村為試點,依托“互聯網+”建設“數字平橋”管理平臺,讓公共服務有了“順風耳”、讓基層治理駛入了“快車道”、讓農特產品有了“飛毛腿”、讓鄉村旅游有了“千里眼”,讓群眾樂享“數字鄉村”建設帶來的便利和福祉。
今年1月1日,平橋村“數字平橋”管理平臺上線。
“互聯網+”
讓公共服務有了“順風耳”
從今年起,平橋村村民和游客有了直觀感受:湖光山色可以“網上游”、“跑步雞”從生長到銷售全程可追溯……
“村干部只需一部手機,就能了解全村信息,并及時為群眾服務。”平橋村黨支部書記鄧國仲介紹,“數字平橋”平臺設置了數字黨建、數字治理、數字旅游、數字電商、數字養殖、數字茶葉6個板塊。該平臺與村(社區)干部手機互通,村干部在手機上就能了解村民訴求、鄰里糾紛、農作物長勢和種養管理等信息。
平橋村依托物聯網,通過安裝煙感、空氣監測、溫濕度檢測等監測終端,實現全村物聯網智能管理。干部和群眾利用手機即可查到環境控制、供料、控溫等生產要素數據,實現“對癥下藥”、事半功倍。同時,“數字平橋”還推動公共服務向教育、醫療、交通、娛樂等領域延伸,利用智慧鄉村、智慧黨建、在線辦事和政務公開等平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讓農村人像城里人一樣,全面享受良好的公共服務。
鄧國仲說,如今,通過“鼠標+黃土地”,不僅改變了村民生產生活方式,還繪就出農業發展新畫卷。
數字治理
讓基層管理駛入快車道
“我父親走路不方便,最近身體不好,想麻煩村衛生站醫生幫他檢查一下……”早上,鄧國仲打開手機就看到村民羅光會在“數字平橋”平臺上的留言。羅光會是村里的脫貧戶,夫妻二人在外打工,家里只留下80多歲的父親。隨后,鄧國仲聯系了簽約鄉村醫生黃湘平。下午,黃湘平就上門為老人檢查了身體。鄧國仲說:“有了‘數字平橋’后,能讓群眾更真切地感受到村干部的關心。”
長期以來,鄧國仲一直希望平橋村能實現智慧管理,如今,他的期許得以實現。利用“數字平橋”平臺,平橋村426名農民工的流向、從業情況、創業意向等信息清清楚楚。同時,村“兩委”通過平臺就能把就業政策、技術培訓、就業招聘等惠民信息及時送到群眾手中。
劉翠霞是平橋村人,今年大學畢業時看到“數字平橋”推送的就業招聘信息后,主動與村上聯系,依托納溪區智能終端招募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鄧國仲介紹,在“數字平橋”脫貧攻堅欄目,21戶貧困戶信息一清二楚,幫扶措施和成效一目了然;在鄉村法治欄目,制定了村規民約,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村干部通過手機就能第一時間了解矛盾糾紛調解情況;在平橋英才欄目,21名平橋村創業先鋒的先進事跡格外醒目……
數字賦能
讓農旅發展前景可期
利用數字賦能優質農特產品和發展全域旅游,依靠“數字平橋”平臺,納溪區有了自己的“底氣”。
在大渡口鎮鳳林蟲草雞養殖基地,數千只土雞在茂密的林中追逐覓食。這些雞的奇特之處在于每只雞的腳上都安裝有“計步器”,也有ID號和“身份證”……在“數字平橋”平臺上,土雞的運動量和健康情況一目了然。“一定要保證品質,健步100萬步以上、養殖時間8個月以上的雞才能投放市場。”業主申光平對自己的土雞運動量和品質要求極嚴。
在平橋茶園里,360度旋轉的攝像頭24小時對茶園進行監控,數字化管理保障了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做老百姓都喝得起、放心喝、喜歡喝的特早茶,是茶農的初心。”種茶大戶石清容說。
走進平橋村烏木文創館,600余平方米的大廳里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烏木藝術品、竹家具和當地特色農副產品。然而,最吸引游客目光的卻是大廳墻壁上掛著的“數字平橋”平臺。“烏木水寨、夢里水鄉、湖上棧道……”納溪區域內的湖光山色、田園風光一覽無余,游客在平臺輕輕一點就過上一把“旅游癮”。“有了‘數字平橋’這個導游,我們對當地的景區、景點、特色農產品、鄉風民俗等情況有了初步印象。”游客羅女士大為點贊。
“通過實施‘數字鄉村’項目,預計今年集體經濟將突破800萬元。”鄧國仲對“數字平橋”的發展前景、經濟效益充滿期待。來源:四川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