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設施農業成為青海省農民增收的亮點發表日期:2019-05-23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4441次
近年來,青海省各地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突破口,以市場為導向,增加資金投入,大力發展以日光節能溫室為主的暖棚經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天的《新聞焦點》請聽青海臺記者采寫的報道:設施農業成為我省農民增收的亮點。
春節前,記者到平安縣采訪,在小峽鎮靠近一零九國道的金吉生態蔬菜生產基地,看到一座座新建的整齊劃一的高標準溫室大棚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給外引人注目。走進一棟溫棚,看到幾名女工正在忙著給西紅柿秧苗人工授粉。
“傳播花粉,長得好看,提高產量唄。”
一位名叫李玉花的農民指著西紅柿秧苗上掛滿的一顆顆小西紅柿告訴記者,雖然是新建棚,第一茬種植,但是由于農業技術人員蹲點指導,西紅柿長勢很好,春節前就能上市。走進另一座溫棚,一位名叫倉杰的員工正和工友們在棚里采摘菜瓜,他說:
“一天四個棚,一天將近五百斤,一斤批發價是兩塊錢,上市有二十多天吧,收入平均一天就是一千塊錢,一個棚大概兩萬塊錢吧。”
二零零九年,平安縣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依托現代農業蔬菜發展項目,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大力發展特色優質設施農業,通過現代蔬菜發展項目和設施農業發展項目的實施,加快了全縣蔬菜產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促進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增強了蔬菜產業的發展后勁,對全縣蔬菜產業的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發展以及促進農民增收起了積極的作用。
平安縣農業局項目辦主任張明:
“二零零九年投資八百多萬元,新建日光節能溫室七百多座。”
目前,平安縣二零零九年新建溫棚種植的西紅柿、菜瓜、辣椒等蔬菜已陸續上市,預計一個棚可收入1.2萬元,農民新增收入九百多萬元。
隨后,記者又到互助縣的東和、塘川、高寨等鄉鎮采訪,看到一座座溫棚矗立在公路旁,2009年建成的溫棚大部分已經投入生產,菜瓜、黃瓜等溫棚蔬菜正在上市,產生效益,去年秋后一部分來不及扣棚的農戶正在加緊扣棚,準備投入生產。
2009年,互助縣通過國家投資、縣財政補貼、政府貼息銀行貸款等方式共投入兩千多萬元資金,扶持農民建設溫室大棚,全縣共新建溫棚兩千多座,到二零零九年底,全縣溫棚數量突破萬棟,達到一萬零五百多棟。
互助縣農業局副局長姜發隆:
“在建設的過程當中,把任務分到鄉鎮,由鄉政府負責基地建設,我們負責技術指導和資金的投入,建一個五分的棚,給農戶補助五千塊,需要貸款的,我們通過信用聯社、農行協調貸款,政府貼息幫助老百姓建棚,再一個我們通過引老板、建基地,加大科技培訓的力度,幫助他們掌握種菜的技術,增加收入。”
2009年,我省各級農業部門把設施農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措施,強力推進設施農業的發展,以日光節能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取得了比較好的發展,到二零零九年底,全省日光節能溫室已經達到了十二萬多棟,
省農牧廳經濟作物處處長李青川:
“去年興建了兩萬棟,設施面積已經達到了十七點三萬畝,從這幾年建設的情況來看,去年設施農業建設力度最大,也是規模最大,也是效益最明顯的一年。新建的兩萬東溫棚百分之五十已經當年見效,最高的一個棚收入達到了一萬元,為農民增收做出了比較大的貢獻,僅設施農業這一項,全省增加收入一億零五百萬,農牧民人均增收二十八塊錢。”
2009年,我省共流轉0.6萬畝土地用于設施農業項目建設,占到全省設施農業總面積的60%。設施農業發展的快速發展,促使我省設施農業的區域優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優勢產業帶已經形成了,我們在西寧周邊建了兩千七百棟冬暖式溫室,為冬季蔬菜生產做好了良好的基礎,為提高冬季蔬菜生產能力特別是細菜的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為了使農民從設施農業中得到最大的效益,我省各地重點突出“手把手”、“面對面”現場教學,使技術服務向多形式發展。同時,選派農民“土專家”、從省外聘請位農民技術員,到蔬菜生產第一線指導蔬菜種植。各地全力推進栽培技術向無害化發展,加大蔬菜制種繁種力度,擴大無公害作物種植面積,從省外引進優良品種100多個,在河湟流域落實蔬菜繁制種基地三千畝,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1.1萬畝。從一九九五年到二零零九年,我省設施農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由過去“三點一線”的海東、西寧、柴達木盆地逐步向其它州縣城鎮輻射,由城郊向川水地區延伸,由農區向牧區拓展,逐步形成了以城鎮周邊及川水地區為主,點狀分布、帶狀發展的新格局,設施農業成為全省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本文來源:青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