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重慶將打造20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發表日期:2019-01-15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11799次蔬菜大棚控制系統安裝有大量傳感器,實時采集大棚內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棚外降水量等參數,通過手機就可以調控棚內的溫度、濕度;蔬果種植區廊架上有黃栗南瓜、金天鵝葫蘆、龍鳳瓢葫等10多個品種,好看還好吃……這是重慶潼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蔬菜博覽中心的一個場景。這只是我市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針對農業現代化、農旅融合,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上,市政協民建界別提交了《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助力我市農業提檔升級。
委員提案
為我市農業“把脈”
提案中提到,重慶是一個集大工業和大農業、大城市和大農村、大庫區和大山區并存的復合型城市,農業農村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一直以來我市農業存在以下問題:
農業產業規模小,產業結構同質化嚴重。雖然我市初步建立了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但小農分散經營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各區縣特色產業發展種類繁雜、數量眾多,但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產業結構同質化嚴重。農業產業層次低,優質農產品、特色品牌農業較少,商品率較低、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用地日趨緊張,產業用地矛盾更加突出;人才和技術的配備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民綜合素質整體不高,制約了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新技術的推廣。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布局、空間布局等缺乏遠景規劃,相關財稅、土地、金融、保險、科技等配套政策尚未完善,促進城鄉要素互動體制機制尚未形成;農村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融合度較低,農民參與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分享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增值收益還不多。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點多面廣、單項投資規模小,項目建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區縣存在對農業項目“重建輕管”現象。
培育壯大
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提案建議,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體制機制創新,合理配置農業要素,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市政協委員、民建市委會秘書長周吉表示,應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引進培育和普及推廣良種,加大適宜機械化生產、優質高產高效新品種選育力度。
此外,應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抓好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支持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業。
三項工作
增強農產品競爭力
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與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委、市水利局、市林業局等部門共同研究辦理。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糧油、蔬菜、生豬等基礎保供產業發展水平,打造柑橘、榨菜、茶葉、生態漁業、草食牲畜、中藥材、調味品等重點特色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禽蜂、木本油料、蠶桑、烤煙等區域性特色產業。
已成功申報創建涪陵榨菜、榮昌豬、奉節臍橙3個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潼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特色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1200億元。2018年,涪陵區又成功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聚焦柑橘、榨菜、生態畜牧、生態漁業、茶葉、中藥材、調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糧油、特色經濟林十大類特色產業。
二是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力爭到2020年創建市級以上“特優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各10個,建設各級各類產業園200個、田園綜合體4個,打造一村一品專業村1000個。
三是推進農業“三品”建設,力爭到2020年,創建“三園兩場”500個。
鼓勵支持
“農村電商”銷售農產品
針對提案中提到的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已建立了“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技推廣聯盟50多個,選派各級科技特派員2000余人。建設農業科技園區17個,其中國家級9個,入園企業1775家。
將加快農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打造20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推進3個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實現8068個行政村益農信息社全覆蓋。
支持“互聯網+農工貿”新業態發展,做大做強“農村電商”,鼓勵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網上經營服務和產品銷售。
到2020年,新建或改造鄉鎮農貿市場(城區菜市場)270個,創建鄉鎮商貿綜合服務中心180個,建設產地集配中心(田頭市場)40個;鄉村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600億元;培育農產品電商主體3萬個以上,農產品網上交易額超過800億元。
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打好“鄉村牌”,做好“旅游+農業”文章,打造100條精品線路,力爭到2020年鄉村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000億元。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