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吉林省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工作綜述發表日期:2018-01-24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644次年初以來,吉林省圍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以農民增收作為核心目標,攻重點、抓亮點、補短板、建模式、強政策,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支柱”建設,全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碩果累累。
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實現新進展
糧食產能穩定生產結構優化。在去年基礎上繼續調減籽粒玉米221.10萬畝,增加水稻50萬畝、大豆88.76萬畝、雜糧雜豆27.39萬畝、花生12.61萬畝、糧改飼20萬畝,蔬菜、薯類、中藥材等22.34萬畝,兩年累計調減553.68萬畝,超額完成調減任務指標。據調查評估和專家預測,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總產量再次突破700億斤。全省糧食綜合產能正常年景下穩定在700億斤的階段性水平。
棚膜經濟步入快速發展期。今年,全省設施農業種植面積新增32萬畝,累計達到146萬畝,同比增長28%。全省園藝特產業總產值將實現1750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人參、食用菌產值都有較大提高。園藝特產品加工產值實現900億元,同比增長15%。
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向好。啟動實施《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等項目建設,5年來共投入初加工設施建設財政補助資金2.2億元,建設儲藏窖庫4400座,增加儲藏、保鮮能力33.44萬噸。今年,玉米加工業重點企業滿負荷生產,加工量增長20%,平均利潤增長近1倍。預計農產品加工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600億元,同比增長7.5%以上。
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突出龍頭企業培育,實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敞開認定,預計到年末,龍頭企業發展到5700個。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突破530戶,超億元企業發展到280戶;省級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00億元,實現利潤120億元。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發展到857個,其中國家級示范村鎮達到61個。
休閑農業蓬勃發展。培育休閑農莊、農場等休閑農業龍頭,帶動農家樂、林家樂和漁家樂等加快發展。今年建設試點示范農村三產融合整體推進縣6個。截至目前,培育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1個、示范點15個、全國最美休閑鄉村20個、三星級以上示范企業35個,預計營業收入有望達到85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
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
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序推進。繼續整合省發改委千億斤糧食工程項目,省國土、省農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兩年累計投資63.9億元,在14個地區率先安排建設任務414萬畝。今年安排建設任務215萬畝,其中高標準水田86.5萬畝,高標準花生、大豆、高粱、葵花、馬鈴薯等特色作物基地85萬畝,玉米高標田43.5萬畝。力爭年底前全部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農機裝備建設繼續加強。爭取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048億元。在九臺等10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全程機械化示范區130個。累計推廣保護性耕作2853萬畝,完成深松整地作業6328萬畝。安裝應用遠程電子監測設備5000余臺,監測技術覆蓋27個縣(市、區),監測作業600余萬畝。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比全國高20個百分點,處于全國第一梯隊。
科技支撐能力穩步提升。基本實現化肥施用量零增長、農藥施用量負增長。測土施肥糧食主產區全覆蓋、手機信息化服務全覆蓋。實施農田滅鼠1600萬畝、生物防螟3340萬畝、航化作業300萬畝。“育繁推一體化”種業發展到5家。榆樹等4個縣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扎實推進,年底前完成為期3年的試點任務。
五區三園建設陸續啟動。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有序推動。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在長春市和8個縣啟動創建,舒蘭市和通化縣被確定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扎實推進。
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重點,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規模經營穩步推進。土地流轉面積2366萬畝,占家庭承包面積的37.56%,從事種植業的新型經營主體達到16.8萬戶。建設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881個,覆蓋縣鄉村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制定全省統一標準土地流轉合同文本,建立工商資本租賃農地備案制度,引導農村土地流轉納入到各級平臺。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示范縣創建活動,選擇11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德惠市等16個縣(市、區)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示范縣創建。
農業信息化加快發展。基本完成農業衛星數據云平臺建設,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新增標準化信息服務站7362個。建成省級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開發了玉米、水稻、設施蔬菜、人參和雜糧雜豆五個產業物聯網技術服務系統。全省共建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90個,可實現包括視頻數據在內的15項數據的采集分析和預警處理。推廣應用“易農寶”手機客戶端用戶51萬戶。12316信息服務每年為全省農民減損增收15億元左右。開展農資下鄉和農產品電子商務試點,開發建設吉林省好匯購農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電商銷售各類農產品20.42億元,其中開犁網累計交易額達到2.53億元。
農產品品牌建設力度加大。推進吉林大米、長白山人參、吉林雜糧雜豆、吉林長白山食用菌、吉林玉米和吉林優質畜產品等六大“吉字號”品牌建設。啟動梅河大米、松原小米、扶余四粒紅花生、雙陽梅花鹿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黃松甸黑木耳等5個區域公用品牌被評為“2017年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百個區域公用品牌”、長白山人參等4個區域公用品牌被評為“2017年全國百強區域公用品牌”。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建設,經質監部門頒布的農業地方標準500多項。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合格率分別為97.8%、100%、100%。全省“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1900多個,監測面積達1150萬畝。創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縣6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9個、省級安全縣11個,創建蔬菜、水果標準化示范園500多個。農資打假和農藥專項抽查成效明顯。
三大體系建設的強力推進,使吉林省農業農村活力動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帶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民收入穩定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392.9元,同比增長5.7%,實現了農民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目標。與此同時,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的農村改革深入推進,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扎實開展。來源:新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