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深入產品精深加工 重慶石柱農業有奔頭發表日期:2017-12-21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052次近年來,重慶石柱堅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牽好科技興農的“牛鼻子”,健全農產品精深加工體系,讓農業有奔頭。以莼菜為例,作為全國最大的莼菜種植基地,石柱引進潘婆婆公司,聯合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研制莼菜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目前已成功開發出包括食品、美容護膚、保健養生三大類27種高附加值產品。
“綠”,寓意農產品綠色有機生態安全;“富”,代表農產品初深加工帶來的高附加值;“美”,象征農產品有了高“顏值”。
用這三句話形容石柱的農業產業一點不過。同時,“綠富美”也是對當地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石柱緊緊圍繞“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以推進“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為主題,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調優特色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在實現產業興旺的同時,讓農業有奔頭、農民更體面、農村更美好。
“綠”立足特色產業,建立康養有機農產品基地,牢牢掌控糧食安全
這幾天,氣溫驟降,屋外冷風凌冽,大多農戶選擇呆在家里“取暖”。在六塘鄉山坪村中平組的辣椒基地,譚定福正領著10多個工人忙著整地、鋤草,一片熱鬧。
“今年種辣椒就有80多萬元毛收入。”4年前,譚定福返鄉回家從事辣椒種植,通過合作社+農戶的利益鏈接,建立起170畝的石柱紅辣椒基地。譚定福介紹,每年四五月辣椒種植季,縣上安排農業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管理講解,現在種植1畝辣椒就有5000多元的毛收入,比種糧強多了。
譚定富的成功,也調動了周邊農戶的生產積極性,30多名村民安排在基地務工外,還帶動100多戶村民發展起辣椒產業,實現人均增收近1200元。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導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農戶為主體、龍頭企業帶動”的發展模式,近年來,石柱辣椒種植面積呈爆發式增長,產業效益節節攀升。截至目前,石柱25個街鎮鄉、164個村、700多個組近8萬農戶種植辣椒,基地面積30萬畝、年產鮮辣椒29萬噸以上,產業產值16.8億元以上。
“其實,辣椒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得益于近年來全縣加快康養農產品基地建設,特別是‘4+X’特色農產品康養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石柱縣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對糧油、辣椒、莼菜、黃連等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的打造,解決了過去小農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尤其是高質量的農產品供給,讓糧食安全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現在,全縣先后著力打造出“寺院貢米”“三星香米”“富硒鋅米”為主的優質糧油基地,其中種植有機稻轉換種植基地300畝,實現總產量26.63萬噸。同時,穩步推進“4+X”特色康養農產品基地建設。建立農產品康養標準化種植基地21個,形成以辣椒為主的調味品、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以兔子為主的草食牲畜、以莼菜為主的高山果蔬四大優勢產業。更為重要的是,還使得石柱收獲了“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長毛兔第一大縣”、“全國最大莼菜生產基地”等榮譽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在抓好康養農產品基地建設的同時,石柱還結合鞏固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縣創建成果,積極開展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縣前期工作,擬定了《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縣實施方案》,建立起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基地12個,標準化養殖場100余家,農業標準推廣應用覆蓋率達到80%以上。為石柱產業的興旺奠定了堅實根基。
“富”牽好科技興農的“牛鼻子”,健全農產品精深加工體系,讓農業有奔頭
莼菜食品、美容護膚、保健養生三大類27種產品,現已申報專利技術60余項,實現產值數千萬元,莼菜面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高新技術產品認證,這一連串數據背后,正是石柱科技興農的一個縮影。
莼菜,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800多年歷史,有“水中人參”之美譽,對生態環境要求極為嚴苛,全球種植面積有限,國內僅石柱、杭州、利川等極少數地區有少量栽培。目前石柱莼菜種植總面積達1.36萬畝,產量占全國總產量六成以上,是全國最大、品質最好的莼菜種植基地和標準化出口基地。
石柱縣,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潘婆婆公司入駐石柱前,莼菜雖然產量大,但前些年因缺少深加工技術,使得鮮嫩爽口的莼菜不得不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口日本、韓國。價格便宜不說,農民種植積極性也不高。后來,當地“潘婆婆”公司在縣農委以及各部門的支持下,聯合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成立了獨立的科研機構,專門負責莼菜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通過不懈努力,該公司的莼菜精深加工產品研究取得全面突破,成功開發出包括食品、美容護膚、保健養生三大類27種高附加值產品;并建成全國最先進的莼菜精深產品開發加工小型試驗中心、莼菜品種繁育實驗室、莼菜裝備聯合實驗室、莼菜產品研究中心,實現莼菜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轉型。
經過多年的科技創新,石柱一批莼菜加工企業如今已開發莼菜食品(莼菜飲料等)、美容系列產品(莼媛補水駐顏植物面膜、莼紳補水駐顏植物面膜、莼媛潔面啫喱、莼媛眼霜等多個產品)、保健養生系列產品(莼養、莼芯、純鋅、莼葆等產品也相繼研發成功,并陸續上市);目前,石柱有4000多戶農民發展莼菜種植,成立了20家莼菜專業合作社;當地還引進了7家從事莼菜銷售與加工的縣級龍頭企業,莼菜相關產業年產值達2億元。其中多家企業的莼菜品牌還獲得高新技術產品認證、國家專利技術認證、有機食品證書和AA級綠色食品證書。
從單純的賣莼菜到莼菜系列產品,當地農戶嘗到了科技的甜頭,科技出效益也開始在他們心里扎根。令他們想不到的是,為了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讓農業成為真正意義上有奔頭的產業,石柱正蓄勢謀劃一場更大的農業科技革命。
“一方面我們加大科研力度,依托縣、校(院所)合作平臺,加快推進種源繁育、種植技術試驗示范、精深產品研發加工,健全產業鏈科技創新體系,同時,還加快建設科技平臺,大力建設石柱武陵山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石柱縣農委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智能化、自動化、精準化一體的莼菜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即食產品加工生產線達2條;新建辣椒干制生產線5條,全年鮮椒烘炕能力達3.69萬噸(折合干椒9200噸);黃連飲片、前胡、百合、何首烏等半成品投產能力達到1.1萬噸,年減少農藥施用量3噸以上,在提高單產和品質的同時,也加快了康養石柱的建設。
“美”打造“源味石柱”品牌,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雖然二產業方興未艾,但最終目的要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目標。”石柱縣農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對此,他們做出探索,依托莼菜資源,以冷水鎮八龍村莼菜基地為核心,整合白天池滑雪場、云中花都、八龍文化村、中國一號水杉母樹、太陽湖濕地景觀、月亮湖濕地景觀、黃水風情小鎮等周邊旅游資源,以生態環保理念打造了中國首家莼菜農業公園和石柱莼國際康養體驗度假區。
同時,圍繞農旅融合發展思路,科學打造出休閑農業“四大板塊”。即以大黃水休閑農業板塊依托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工程區,建成萬畝莼菜觀光園、云中花都、高山伏淡季水果特色產業園和千畝蓮藕觀光產業帶;城郊休閑農業板塊充分利用縣城“半小時”車程的區位優勢,建成玉皇殿休閑農業觀光園、萬畝油菜基地和設施果蔬觀光采摘園;沿江休閑農業板塊建成萬畝佛手基地和早熟設施蔬菜基地;高山休閑農業板塊建成萬畝高山綠色蔬菜產業景觀帶。
與此同時,為了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該縣還加大農業品牌的建設,通過舉辦中國·重慶石柱首屆康養大會,展示了“源味石柱.以鋅養心”康養農產品;完成《石柱縣區域公用品牌戰略規劃》和《源味石柱品牌形象手冊》編制。
截至目前,累計培育“三品一標”品牌農產品208個。策劃包裝三星香米、石家生態大米、王家五老壩咸菜、大歇象先生花生、三河白玉陰米等網銷品牌20個以上。
品牌的鯰魚效應也正在顯現,隨著流通渠道的多樣化。石柱先后與北京新發地生鮮合作發展甘藍訂單直供,與山東山珍園食品簽訂直接出口桔梗、蕨菜基地建設和加工協議。利民蔬菜、森綠食用菌、臥龍蔬菜、三紅辣椒、三星香米等8個經營主體實現與超市的無縫銜接。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