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銀川答卷發表日期:2017-07-27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4350次
據《銀川日報》消息,調整結構、統籌糧飼,靈武市梧桐樹鄉一年兩茬農作物,開辟農民增收新途徑;
提高品質、錯峰上市,興慶區花卉名氣響亮走出國門,供港蔬菜成為國內市場的“搶手貨”;
在線監測、精細管理,互聯網+農業嶄露頭角,現代農業插上“智慧”翅膀;
農田變花園、園區變景區,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休閑農業方興未艾……
今年上半年,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銀川市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宜居宜業為目標,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預計上半年農業增加值增速4.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5%。
“糧改飼”念出的致富經
農業改革,始于土地,歸于土地。
7月的靈武市梧桐樹鄉李家圈村,一大片水稻開始抽穗揚花,天空中“嗡嗡”作響的無人機正在噴灑農藥,為水稻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記者了解到,這片稻田是今年5月份冬牧70優質牧草收割后種植的。冬天種牧草、夏天播水稻,在這里,土地已由原來的一年種一茬變為一年種兩茬。
梧桐樹鄉是靈武市糧食主產區,今年以來,該鄉發揮農業大鄉區位優勢,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在李家圈村流轉土地5910畝,,按照“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示范種植冬牧70優質牧草1210畝、優質苜蓿3100畝和辣根1600畝。
“我們流轉土地種植苜蓿和冬牧70牧草近萬畝,并引進圓孔打包一體機,將苜蓿脫水40%,每噸收入1000元左右。”靈武市同德機械化作業服務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汪利華說。
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銀川市重點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使農產品供給在數量上更充足、品種和質量上更契合消費者需求,使農業資源利用方式更有效、生態環境更友好,使農業的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競爭力更強,其中,包括合理開發農業資源,統籌糧經飼發展,大力發展肉蛋奶魚,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生產,為消費者提供品種多樣的產品供給等。
銀川市統籌謀劃、穩步推進,逐步降低傳統種植業比重,2017年市屬糧食播種總面積141.14萬畝,同比減少1.6%。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作物種植面積同比減少2.96%、4.01%、4.09%。雜糧同比增加139%,牧草種植面積25.6萬畝,僅1.26萬畝黑麥草已實現畝均增收300元。全市奶牛、肉牛、肉羊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100%、80%和90%,畜禽良種率、奶牛單產水平均位居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銀川市規劃沿黃河金岸9個鄉鎮常年稻田為主體,培育有機大米產業,進一步鞏固富硒稻生產基地,創建“品種優、技術優、管理優、品質優、價格優”的“五優”水稻示范基地。
“錯時錯質”園藝產業大放異彩
通過提升產品品質、錯峰上市,銀川市在園藝產業發展中獨辟蹊徑,花卉和蔬菜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百合,是興慶區月牙湖鄉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當家花旦”。“鮮花市場競爭激烈,國內銷售中心是云南。但在冬季,云南百合就無法生長。而我們利用暖氣提高棚內溫度,冬季產出的百合更艷、更有市場。”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鳳江說,銀川所提供的鮮切花種植種苗補貼、建設基地扶持等利好政策,為他的花卉事業提供了最大支撐。
目前,田鳳江的公司擁有日光溫室64棟、移動大棚37棟、年產鮮切花4000多萬支,盆花30多萬株。“我們與荷蘭、法國等國花卉公司建立合作,有了他們的技術支持,百合的培育技術走在全國前列,在西部地區也難逢對手。”田鳳江說,銀川至迪拜直航航線開通了,下一步,他打算將“西月花”品牌拓展到中東乃至歐洲的高端市場。
“銀川早晚溫差大,空氣、土質、水質好,種出來的菜不僅干凈衛生,口感還脆甜,在香港很受歡迎,芥藍、奶白、學斗白在廣東、香港已是高端蔬菜。”銀川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說,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光照,多年來,銀川市每年向香港供應菜心、小白菜等20多個品種的蔬菜,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優質供港蔬菜基地。日前,我市供港蔬菜已取消“中轉”環節,實現從種植地直接供港,提高了通關效率,確保了蔬菜新鮮度。全市供港蔬菜共有6萬畝28個生產基地,年產蔬菜22.5萬噸。全市蔬菜80%外銷全國各地,“銀川菜心”、“銀川番茄”、“上灘韭菜”等也成為了國內市場的“搶手貨”。
通過搭建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高端供外蔬菜種植、分揀、加工、冷凍、包裝生產基地,銀川市已有30家企業(合作社)與外地客商簽訂產銷協議,預計今年外銷蔬菜產量98萬噸。上半年,瓜菜種植35.1萬畝,其中設施定植16.9萬畝,露地蔬菜18.2萬畝,蔬菜總產量78.32萬噸。全市花卉種植面積6000畝,先后引進上海愛普香料有限公司、天地緣花卉、周景世榮、寧夏睿發公司、西月花卉等20家企業落戶銀川市,開工建設銀川國際鮮花港、銀川愛必達花卉科技示范園、銀川花溪谷生態農業休閑旅游觀光園等7個項目,項目建成后興慶區將成為集花卉生產、批發交易、冷藏物流、科普研發等功能為一體的西北地區最大花卉集散地。
指尖上“玩轉”智慧農業
“電腦數據顯示魚塘溶氧量偏低,會自動打開增氧設備。”7月24日,在賀蘭縣通威“互聯網+漁光一體”項目示范基地操作室,通過運用智能水產養殖系統,工作人員已完成455畝養殖區的水質監測。
“以往安排3~5人巡查魚池,無法準確判斷出魚池水質好壞等情況。如今一部手機便可完成監測,當某項數值超過或低于警戒值,系統自動進行增氧、投食等工作。”該工作人員說,“智慧魚塘”投食、增氧、防御等功能的應運,將使水產養殖增產增效50%。
眼下,正值水稻生長關鍵期,運用物聯網技術,寧夏稻漁空間生態休閑觀光園技術員呂永杰只需輕點鼠標,便可對育秧棚里光、溫、水、氣進行綜合調控,確保50多棟溫棚里的秧苗穩定生長。同時,該園區還以云數據為平臺,對基地內有機水稻實施智能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農機定位耕種等精準化作業,提高了生產水平和效益,令人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這希望散發著“智慧”、“創新”、“生態”等關鍵性因子,外顯于農田之上,又浸潤于產業之中。順應“互聯網+”的新型業態,銀川市以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打造“智慧農業”體系,其中水產養殖通過安裝水質遠程在線監測系統、無線傳感技術,實現水質實時監測、遠程增氧,手機遙控飼喂等,有效提升水產品品質,節省人工;畜禽養殖和設施園藝建設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和推廣物聯網技術,實現繁育、生產全方位監控、指導,提高奶牛肉牛的繁殖效率;設施園藝在大棚內部安裝信息采集傳感器,采集農作物生長環境信息,根據檢測信息進行智能分析與決策,并自動開啟或者關閉指定設備,降低了人力成本。
“農旅一體”激活全域旅游
從城東的寧夏稻漁空間生態休閑觀光園到城西的志輝源石酒莊,從城北的西昱普羅旺斯薰衣草莊園到城南的森淼生態旅游區,每到周末,這些“城里的農家樂”便成了市民休閑度假、領略田園風光的好去處,賞花、垂釣、美食、采摘等應有盡有。
依托本地優勢產業,銀川市做活“農業+旅游”大文章,培育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促進農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目前,全市休閑農業和農家樂278家,其中星級農家樂46家。首屆銀川春季農業嘉年華活動成功舉辦,開創農業創意體驗新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上半年,全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到12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13.2%和20.3%。
“利用‘農業+文化旅游’模式,我市將進一步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銀川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銀川市推進“一村一品”和“名鎮名村”向縱深發展,并發揮“三精”農業的產業經濟效益、農耕體驗教育、綠色生態循環、休閑觀光旅游等功能,支持縣(市)區舉辦長棗節、葡萄采摘節等農業節慶,鼓勵企業、基地通過與教育機構合作開發農牧業體驗教育項目,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實現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全域化。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記者 范曉儒/文 李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