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農業——農業種植不忘初心 生態又節水
發表日期:2017-01-13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179次
來自北京市農業局的消息顯示,今年北京市挑選了京郊48處園區創建生態農業標準園區,并著重從節水、節能、節勞力等方面優選了一系列成熟、先進的主推技術在園區中進行全面示范推廣。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周莊村的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其中之一。這家合作社農業種植不忘初心,應用“物聯網+農業”的先進技術,生態又節水,讓農業種植大棚冬天變春天的創新做法受到了廣泛關注。
眼下,正是立冬后北方農林作物全面進入越冬期的季節。而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里,合作社社長王雷正在蔬菜大棚里忙著翻看手機,大棚里溫暖如春,幾乎每隔幾步遠就系著一塊黃色的紙板,上面黏滿了小蟲子。“這些黃色板子是黏蟲板和防蟲網,可用來解決蔬菜蟲害問題。”據王雷介紹,目前他的園區有170棟高標準日光溫室,自動化溫室2000平方米。種植著有機韭菜、番茄、荷蘭豆、食用菊花等20余個特菜品種,全部采用無公害有機種植方式,讓熊蜂在田間授粉,利用生物防治害蟲的捕食螨、黏蟲板和防蟲網來解決蔬菜蟲害問題,用沼渣沼液等有機肥進行澆灌。不僅如此,他在每棟溫室大棚中安裝了無線傳感器、360度攝像頭、節水滴灌設施,通過IAIM溫室智能物聯網管理平臺,用手機和電腦遠程控制棚內的溫度調節設備、滴灌設施和燈光,實時觀測蔬菜生長情況。他手里拿的手機就是“互聯網+”技術的APP應用。
記者來到食用菊花種植大棚,看到棚內絢爛的菊花花海里,拿著相機、手機拍攝的市民開心地擺著姿勢。“和以往記憶中的農田不同,大棚里沒有異味,蔬菜鮮嫩、鮮花盛開,市民不用貓冬了。”消費者王阿姨表示,在這采摘很放心,因為合作社配有檢測室,她曾經參觀過,而掃一掃微店二維碼,還能方便地買到自己喜歡的菜品食物。
“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大農業思維,也需要小農業智慧。”據園區技術人員介紹,慧田合作社根據自身特點,利用自己優勢,做出了城市里人喜歡卻從未體驗過的東西。比如,通過手機APP制作食用菊成長日記,只要在手機上點一下合作社里的產品,就可以清楚地了解食用菊生長全過程,并在做到全程可追溯。他們每周還對棚內的蔬菜,包括菊花進行檢測,蔬菜農殘合格率達100%。”
據了解,在慧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里,傳統農業的種植模式正在得到改變,其采用的物聯網+農業模式,使得韭菜、番茄、食用菊花等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在蔬菜大棚里,記者看到,農業物聯網溫濕度自動報警器可以精準節水灌溉、精確土肥供給和精細智能管控,借助一臺電腦或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時時觀測棚內蔬菜生長情況。農作物不僅得到及時灌溉,提高了灌溉保證率,還能有效促地進蔬菜增產增收,實現節水、節地、節電等效益。
為推進本市生態農業和設施農業標準園建設,北京市農業局制定出臺了《種植業生態園區評價規范》,圍繞化學投入品減量化和科學使用、水資源和農業廢棄物的高效利用等重點內容,指導建設了一批如房山慧田、順義豐順恒、昌平川府菜緣等生態園區。
專業人士表示,這些園區在農業生態環境的監測和管理方面,利用傳感器感知技術、信息融合傳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了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自動監測;在農業生產過程的精細管理方面,應用于設施農業,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學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