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百科
- 都市農業發表日期:2023-10-20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8451次
什么是都市農業,簡單來講都市農業是指地處都市及其延伸地帶,緊密依托并服務于都市的農業,能夠為都市提供有形和無形,有價和無價的服務。都市農業的發展是與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基本特征是可持續性的農業現代化。
一、都市農業的概念:
(1)都市農業是指處于都市市區或其周邊地帶,與都市的經濟、文化、生態等諸多方面互利互賴、融為一體,并具有經濟性、生態性、文化性等多種功能的可持續型現代農業。
(2)都市農業是特殊形態的現代農業,也是高級形態的城郊型農業。其基本含義可概括為:在高度城市化的大都市中和市郊的農業區,依托都市的輻射和按照都市的需求,建設融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于一體的現代化大農業系統。它是一種高度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市場化的農業。城郊型農業與都市型農業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是以生產性為主,而后者是生產性、生活性、生態性共同發展的超農業的復合產業。
(3)都市農業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形態,是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與農村進一步相互融合而產生的一種融農業的經濟、生態、示范、社會等功能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農業“。
(4)都市農業是以大城市、特大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郊縣和周邊的自然資源為基礎,以從城市引進的多數非自然的現代化經濟要素為主體,以現有的城郊型農業為起點,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為導向,以生產高檔優質的名、優、稀、特精品,滿足休閑旅游觀光的精神產品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生態品及其前延、后續產品為主,具有都市特色的多功能現代化農業。
(5)都市農業是社會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時,在整個城市區域范圍及環城市圈形成的依托并服務于城市,促進城鄉和諧發展、功能多樣、業態豐富、產業融合的農業綜合體系,是城市經濟和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農業在城市的表現形式。
二、都市農業發展率先實現的三大目標:
一是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成為“菜籃子”產品重要供給區、農業先進生產要素聚集區、農業多功能開發先行區、農業標準化樣板區、農產品物流核心區和生態農業示范區。
二是率先實現“三農”協調發展,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一個愿景。
三是率先實現“四化”同步發展,農業現代化對工業化、城鎮化的基礎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對農業現代化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大。
三、都市農業發展方向:
一是服務城市的農業。都市農業的首要任務是最大限度滿足城市居民的食品需求,要發揮距離城區近、運輸半徑短的優勢,主要發展生鮮農產品,重點?!安嘶@子”“果盤子”“奶瓶子”。對于像哈爾濱、長春、石家莊等這樣的大城市,不僅要抓好“菜籃子”,還要抓好“米袋子”,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二是宜居生態的農業。都市農業融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稻田是人工濕地,菜園是人工綠地,果園是人工園地,麥田可抑制揚塵,都發揮著“都市之肺”的生態涵養作用。應當通過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促進環境明顯改善,讓城鄉居民清晨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白天能看到藍天白云,晚上能仰望滿天繁星。北京最近打造綠色生態,人人能夠望星空的理念是很好的。
三是優質高效的農業。大城市農業基礎條件好,設施裝備水平高,市場流通體系比較健全,可通過標準化、專業化、規?;a,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高農業效益。
四是科技創新的農業。大城市要充分發揮科技資源集中、技術人才聚集的優勢,推動產學研結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種業為重點,加大科技創新和應用力度。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與現代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讓農業搭上信息化快車、實現跨越式發展。
五是富裕農民的農業。目前,大城市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業人口,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要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搞好農產品營銷促銷,支持發展餐飲服務、休閑觀光等新型業態,廣辟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六是傳承農耕文明的農業。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要保護好農村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保持鄉村特色和鄉風民俗。農村不僅要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還要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心靈寄托的精神家園,讓城市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體驗到農事。
四、國內都市農業發展模式:
經過多年的實踐,國內一些城市在學習國外案例的基礎上,探索出了符合自身實際、具有當地特色的都市農業發展模式:
1、特色高效種養模式
該模式體現的是都市現代農業的生產性功能,主要是以當地優勢資源和特色農產品開發為基礎,向社會供應優質、安全和多樣性的農副產品,以適應和滿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
近年來,江蘇盱眙縣充分發揮盱眙龍蝦的品牌優勢、110萬畝水稻面積的資源優勢和國家級生態縣的山水生態優勢,大力示范推廣蝦稻共生綜合種養模式,開辟了一條綠色富民、振興鄉村的新路徑,先后榮獲全國生態龍蝦第一縣、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全省首批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等稱號。
稻漁綜合種養,讓稻田里"長出"經濟價值高的蝦蟹魚鴨,不僅有效改善了農業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更讓農民朋友實現"大豐收"。農民純收入是單一種植水稻的4倍以上,并且小龍蝦由于不受陽光直射,品質也更好。
2、市民農園模式
該模式提倡消費者積極參與其中,與生產者共建信任、分擔風險,也可稱為市民參與合作模式或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主要是針對城市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需求,采用原生態、有機的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精品農業,并通過提供產品配送和土地租種等服務,在農場和社區居民之間建立直接聯系的新型農產品貿易形式。
北京海淀區的小毛驢市民農園是國內第一家社區支持農業農場,根據信用互助體系,在配送份額服務方面,消費者需要在種植之初預先支付份額費用,還可以不定期到農場參加勞動并參與監督,農場則負責生產出綠色有機蔬菜等各種農產品,定期配送給成員家庭;在勞動份額服務方面,市民除了承租農地,還可以參與小毛驢農園的建設和經營。
3、休閑觀光模式
該模式是將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利用自然生態景觀、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文化資源,在城市郊區開發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項目,以都市人不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農村生活環境等為賣點,吸引游客前去采摘觀賞、領略自然、住宿度假、享受田園,以滿足城市居民休閑、游憩、觀光的需要。
地處西北的寧夏賀蘭縣,不僅種起了水稻,而且種出了新花樣——在稻田養魚的基礎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游客在這里可以體驗農耕、垂釣等,還可以通過信息平臺追溯有機水稻、有機瓜果等產品質量。目前,園區每年產出大米260萬公斤,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農民80余人就業。
4、產業化經營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通過建基地、興龍頭等形式,推進土地集約利用,促進都市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從而加快推動都市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在具體的實踐中,有的是產加銷或產加銷游一體化經營模式。
比如重慶江津區,在生產上,采用訂單農業方式建設標準化富硒種植基地;在加工上,依托農產品加工園引進大型加工企業,開展鮮活農產品精深加工;在銷售上,通過建設富硒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積極推進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旅對接;在旅游上,利用北部休閑農業、南部生態旅游、中部高效農業資源,打造農業旅游園區。
5、高新技術模式
該模式主要是依靠城市在區位、科技、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集聚國內外先進農業技術、產品及人才,為都市農業發展提供配套的技術服務或者運用高科技生產高產值的農產品。
上海近年來應用高新技術構建設施農業,開展種苗工程、溫室工程、生物疫苗、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研發和建設,如浦東孫橋現代農業園區通過自控溫室、連棟溫室、半工廠化水產育苗、無土栽培等農業設施、設備和技術,種植的蔬菜年產量比一般傳統農業種植方法要高出七八倍。免責聲明:本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我們尊重作者的成果,如涉嫌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