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百科
- 傳統農業發表日期:2022-04-20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6337次
傳統農業是我國以往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它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的是世代累積下來的經驗、傳統的耕作方法和農業技術來發展。但隨著人口激增、土地短缺,傳統農業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們對農產品產量及品質的需求。為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們需要補足傳統農業的不足,通過技術手段將傳統農業逐漸轉變為現代農業、智慧農業。
一、傳統農業的基本特征:
1.技術停滯。在傳統農業中,農民以傳統的直接經驗技術為基礎,使用簡陋的農具和人力、畜力以及水力、風力等進行生產。在這漫長的歷史中,農業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極其緩慢,農業完全以世代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為基礎。
2.粗放式耕作與勞動密集型精耕細作相結合,勞動生產率極其低下。由于技術限制,糧食產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兩種途徑:一是擴大耕地面積,形成粗放式耕作。由于可開墾荒地有限,這一方式越來越失去了發揮作用的余地;二是增加單位面積上的勞動投入,形成勞動密集型的精耕細作,但由于技術停滯,土地報酬遞減規律發揮作用,因而勞動生產率呈下降趨勢。
3.封閉的、自我循環和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傳統農業中,很少有外部生產要素的投入,而所生產的農產品也主要是滿足自己的生產和生活需要,產品剩余很少,農業生產基本處于自我循環狀態。原始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迫使農民在小塊土地上耕作,他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基本活動都局限于與世隔絕的村落中,形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二、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區別:
第一點:經營目標不同
1、傳統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下,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非常有限,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靠天吃飯”的現象比較普遍。為了預防自然災害給人們生存帶來威脅,農民盡量地多生產、多儲備糧食以備不測,即以產量最大化為其生產目標,而增產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勞動的投入。
2、現代農業的經營目標是追求擴大利潤,即以一定的投入獲取較大限度的利潤。因為現代農業像現代企業一樣,雇主要向被雇傭者支付工資,只有勞動的邊際收益大于工資時,雇主才有利可圖,才會增加勞動投入。
3、傳統農業要過渡到現代農業,就必須將農業生產的目標由滿足自給性消費的產量轉變為商品性生產的利潤。而完成這一轉變的前提條件是農業勞動力比重的下降和農業人口壓力的緩解,在巨大的農業人口的壓力下,農業生產目標由傳統到現代化的轉變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二點:技術含量不同
1、農業領域的技術進步是通過凝結著先進技術的現代農業要素的不斷投入來實現的。傳統要素是從農業部門內部和大自然中獲取的,技術含量低,且長期處于停滯狀態,國家對農業的投入較少,農業生產所需的勞動力數量較多。在這種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狀態下,農業機械的使用反而會進一步加劇這種矛盾。所以,在傳統農業社會中,農業機械的應用和推廣往往受到抑制。
2、現代農業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農業,其要素大都是由農業部門外部的現代化工業部門和服務部門提供的。現代農業要素投入的增長和農業現代科學技術含量的提高就意味著農業部門勞動力容量的減少。所以,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和農業人口的戰略轉移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點:經營規模不同
1、現代農業是經營者追求利潤的農業。這一目標在小規模或超小規模的以自給自足為目的的傳統農業基礎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在較大的經營規模上,農民擺脫生產者的生存壓力,把擴大利潤作為自己追求目標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2、現代農業是高收入的農業。縱觀世界發達國家,農民都是比較富裕的階層,收入很高,而這種高收入必須建立在較大農業經營規模之上。
3、現代農業是農產品高商品率農業。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的發展水平,關鍵看它農產品商品率的高低,而農產品的商品率必然與較大的農業經營規模相聯系。
4、現代農業是高技術農業。傳統農業主要是利用人力和畜力,而現代農業是利用現代機械技術、現代生物化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武裝起來的農業。特別是大型農業機械的應用必須有較大規模的作業空間,因而也需要較大的農場規模。三、傳統農業的弊端:
1、傳統農業的特點是精耕細作,農業部門結構較單一,生產規模較小。
2、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仍較落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受自然天氣影響非常大,“靠天吃飯”是最好的詮釋。
3、農業生態系統功效低,商品經濟較薄弱,基本上沒有形成生產地域分工。
四、傳統農業如何向現代農業轉變:
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需要轉變觀念和經營方式,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突破農業內部純粹種植養殖業限制,向加工和市場延伸。
1、突破科學技術。積極引進、創新技術,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是挑戰傳統農業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一是突破增產技術。大力推廣適用增產技術,努力提高單產。
二是突破增質技術。大力推廣名特優新稀優質良種和優質技術,全面優化農產品質量,建立主要農作物、水果引種圃、觀察圃、繁育圃,積極引進、試驗、示范優質品種,確立適合當地種植的名、特、優、新、稀品種。建立無農藥污染、無公害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三是突破增效技術。傳統農業最明顯的特征是生產技術落后,以自給自足為主,農產品的生產鏈較短,貯藏、保鮮、包裝、加工等后續鏈嚴重滯后,因此,必須由抓生產為主,轉向生產、銷售并重,大力發展農產品貯藏保鮮業、運銷業、加工業,同時要充分利用自然、歷史優勢,創建、登記注冊系列名產、名品、名牌,逐步形成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效。
2、突破經營機制。要在穩定家庭承包責任制長期不變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和推廣放活土地使用權的運行機制,有效地加快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進程。相關推薦: